銀行IPO開閘引市場對金融融資關注,銀行業A股募資額同比大增75.32%,金融業今年迎來上市潮。
繼上海銀行等8家銀行成功上市后,近日,長跑7年的長沙銀行的上市之旅也取得實質性進展,其IPO資料獲得證監會受理。長江商報記者依據Wind初步梳理統計發現,今年以來,金融業融資接近20萬億,其中,債券發行占比超九成。金融業A股融資規模達19.33萬億
今年以來,A股對銀行IPO的開閘引發市場對金融業融資的高度關注。
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,今年以來,已有上海銀行、江蘇銀行、杭州銀行、常熟銀行、江陰銀行、吳江銀行、貴陽銀行、無錫銀行等8家銀行通過A股IPO成功掛牌上市,8家銀行首發共募資294.31億元,其中上海銀行是唯一一個募資超百億的銀行,為106.70億元。其次是江蘇銀行募資72.38億元,貴陽銀行42.45億元、杭州銀行37.67億元,其余4家銀行募資規模均低于10億元。
今年,有兩家銀行進行了定增,募資282.70億元,分別為浦發銀行163.52億元、中信銀行119.18億元。
長江商報記者初步統計發現,算上可轉換債及債券發行,今年銀行募資規模達到17.36萬億,相較去年的9.08萬億,增加8.28萬億,增幅為75.32%。金融業募資的另一個重要板塊是多元金融(含證券、信托、基金、小貸、消費金融、資管、融資租賃等)。
Wind數據顯示,今年,華安證券、中原證券、第一創業證券等3家成功首發,募資102.58億元,另有渤海金控、國盛金控、越秀金控、長江證券等8家公司實施了定增,共募資569.01億元。配股方面有兩家,分別為東北證券配股募資34.80億元、太平洋證券募資42.98億元,兩家合計配股募資77.97億元。
今年,保險業融資達19筆,包括人保財產、陽光保險、太平人壽、平安人壽等多家公司在內,除了內蒙古西水創業股份公司實施了規模為136.81億元的定增外,其余的全部為債券發行融資。
由此,年內金融業A股融資規模達到19.33萬億。今年,內地銀行、證券、資管公司等也赴港上市融資,如浙商銀行、天津銀行、郵儲銀行以及招商證券、光大證券、東方證券、中信建投、興證國際等。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郵儲銀行,其首發募資達591.50億港元,成為今年H股最大規模IPO。此外,募資過百億港元的還有浙商銀行150.28億、招商證券106.95億。Wind數據顯示,今年,中資H股首發募資2306.83億港元。此外,中國金融租賃、國盛投資、民信金控等多家公司進行了增發配股??傮w來看,中國金融業在A股、H股的融資募股接近20萬億。融資主力不是定增,而是債券發行
金融業融資規模大幅增長,貢獻最大的是債券發行。
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,銀行業首發與定增募資規模相差不大,但多元金融板塊定增募資額是定增的5倍多,保險板塊無首發,僅有定增136.81億。以此看來,今年的定增募資額超過首發募資。
實際上,今年,整個A股市場首發217家公司募資僅為1424.11億元,而定增募資達1.45萬億,是首發募資的10倍。
不過融資的主力依然不是定增,更不是配股,而是債券發行募資。數據顯示,今年銀行業債券發行規模17.30萬億,多元金融1.79萬億,保險743.17億,三者合計19.17萬億,占A股總募資規模的99.17%。
記者查詢發現,今年發債的主力是銀行,其發債規模為173029.22億元,占今年A股金融業募資總規模的89.53%。
今年,銀行募集資金共計17861筆,剔除首發、定增等外,債券發行達到17851筆。
具體來看,發債的主體不僅有國開行、農發行、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銀行以及郵儲銀行、交通銀行等大型綜合性銀行外,還有東莞銀行、攀枝花銀行等地方性區域銀行。
從個體發債規模方面看,單筆發債規模達100億及以上的有106筆,200億及以上的13筆。
銀行業人士表示,發債已經成為金融業融資的主要途徑,尤其是非上市金融企業,對發債募資的依賴性更強。此外,今年債市活躍,收益率低位徘徊,選擇發債融資也是快速獲得低成本資金的捷徑。